当前位置: 首页 > 五年级 > 数学第十册,数学好玩和第八单元

数学第十册,数学好玩和第八单元

2024年02月28日 10:46:37 访问量:315

 

数学好玩

第1课时  “象征性”长跑

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的活动方案,累计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经历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手机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收集数据、设计方案、交流等活动中,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设计方案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的计算、收集和处理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中,保证良好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象征性”长跑问题。

探究活动

师:为增强体质,培养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月亮湾小学准备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活动,学习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方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会怎样设计?

确定主题。

要设计长跑方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

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途径的主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程。

确定每人每天跑的路程,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跑完全程,怎样设计方案?

向大家征集活动主题,确定一个最受欢迎的。

知识的运用

分组收集数据,根据数据设计象征性长跑的方案。

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总结与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个象征性长跑方案,同学们真了不起!

 

 

第2课时  有趣的折叠

教学目标:

1、通过折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小组间合作的基础上,以做游戏的方式达到本课的目标。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手工课,今天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好吗?导入新课《有趣的折叠》

二、实施目标

1、出示课本图形,让学生说出各种数据。

2、想一想,按照虚线折叠后是什么图形,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

3、自己用纸按照课本的样子折一折,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

4、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开一扇天窗和一扇门,在什么地方?在小组间交流,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5、再图上标出天窗和们的位置。

三、巩固目标

1、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将附页3中的图1剪下来,并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天窗和门,同桌相互交流天窗和门的位置,说出自己的理由。

2、试一试

先计算它的实际长度和面积,然后再做,独立做,全班订正。

3、练一练中1、2题独立折叠,小组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4、练一练第三题

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第四题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折叠

测量——计算——虚线——折叠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包磁带”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三、课堂小结:说说怎样包装才能最节约。

板书设计: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最大的面——最节约

教学反思

 

 

 

 

 

八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发展统计意识。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课前让体育老师安排学生在体育课上投球,并各自记录投球的数据,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培养统计意识

提问:你喜欢哪些体育活动?

在球类活动中,老师一直想知道是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

学生猜测,并提出验证的要求。引导学生体会收集数据,并用数据说话,形成统计意识。

二、探索新知,整理统计数据

1、  五(1)班的同学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实验。

请第一列的孩子汇报各自投球的数据,你能知道哪种投球方式投得远吗?

①统计表

②如果想一下子就看出单手投球或双手投球远近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表示出来呢?(统计图)

③小组讨论:怎么把两种投球的情况在同一个图上表示出来?

④小组合作: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⑤展示交流: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

2、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比较:明确制作方法。

揭示课题:像这样,用不同颜色直条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3、读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

你能根据上述7位同学的投球的情况猜测一下你的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

4、  比较: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点。

相同点: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

不同点:图例,不同的直条图,便于比较。

三、总结反思: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布置作业:独立完成小组内投球情况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

优点               组成部份

形象直观            标题  横轴和纵轴(项目)

便于比较            图例  单位长度大小

教学反思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从多个角度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1、中国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课件出示,给出了它在2011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你看懂了吗?

温度/C

2、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中国最南的位置是曾母暗沙,它在这四日内的最高气温分别是:29.29.29.30摄氏度,请你会在图上画出来。

4、说一说: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

二、观察,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1、出示教科书上完整的折线统计图

比一比:与你填写的图有什么不同?(与复式条形图一样,都要有图例,两个量)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南北两地的最高气温情况及变化趋势。

3、比较这两地的最高气温:

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气温都比漠河的最高气温高得多。

4、根据图中的气温走向,你能预测一下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会怎样变化吗?

三、巩固练习,形成读图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气象台想要用统计图来表示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气温的记录,你猜他们会选择哪种统计图?

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提问:温差最高的是几月几日,最低的是几月几日?

四、课堂总结,反思质疑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一练第1题。

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优点               组成部份

        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标题  横轴和纵(项目)

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图例  单位长度大小

便于二者同一项目的比较。

教学反思

 

 

 

 

课题:《平均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处理数据,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生活中发现了很多与平均数有关的问题,想了解一下吗?

三条丝带的长度分别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请你来估计一下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先把你估计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2、辨一辨,说一说。

(1)据统计,我们学校为四川汶川灾区人民平均每人捐款28元,那么,每位同学一定都捐了28元。

(2)我们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的篮球队队员,他身高是155厘米,可能吗?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3)池塘平均水深80厘米,小林想:我身高13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不会有危险。他想的对吗?

3、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费乘车。1.2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呢?请你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二、探索新知

1、解决疑惑

学龄前儿童,即0-6岁的儿童,要想知道他们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可以怎么办?

首先要调查一下0-6岁儿童的身高数据,

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如何表示这个年龄段孩子身高的整体水平?

给出一组数据,求出平均数。

2、求平均数的方法。

出示课件:“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

猜测:哪个选手会胜出?

(1)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2)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让学生体会极端数据(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对平均数的影响。

理解比赛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合理性。

(3)按照上述的记分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3、小结:解题策略

题中数据众多,无法直接比较,可以先求出每位选手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这样就容易排出名次。

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选手1:(92+98+94+96+100)÷5=96(分)

选手2:(97+99+100+84+95)÷5=95(分)

选手3:(90+98+87+85+90)÷5=96(分)

4、说一说,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1-3题:

第1题:根据平均分去做出判断。

第2题:交流时先让学生估计平均年龄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第3题:让学生明白分数越低,喜好程度越低。

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

  平均数的意义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七》

教学目

1、进一步认识复式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特点。

2、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会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形成脉络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内容

2、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交流整理的方法。

(二)巩固应用。

1、.甲、乙二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为了便于研究,把最近五次训练成绩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连结,如图,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乙的第二次成绩与第五次成绩相同

B、第三次测试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

C、第四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2分

D、五次测试甲的总成绩比乙的总成绩高

菁优网

2、.小明和小芳骑自行车从学校沿同一路线到20千米外的森林公园,已知小明比小芳先出发.他俩所行的路程租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菁优网

A、他们都骑车行了20千米

B、小明在中途停留了1小时

C、两人同时到达森林公司

3、练习七的1、2题。

第1题:出示图。鼓励学生看懂图,并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练习七的第3题:

 

(三)补充练习:

1、下面是小刚所在班级的6名同学在体育课上1分钟跳绳测试的成绩。

108个   118个   100个  98个  86个  102个

(1)算出这些同学1分钟跳绳的平均成绩。

(2)如果小刚再跳130个,那么他们的平均成绩又是多少个?

(四)实践作业。

调查本校1-6年级男、女生的人数,再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共同处:都有图例,同一个图上表示两种不同的量。

     不同之处:除了能很快看出数量的多少,变化情况以外,都便于两个量的比较。

 

 

  • 附件(1个)
  • 数学第十册,数学好玩和第八单元.docx (267kb) 下载
编辑:杨秋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南安市九都中心小学 特此声明。